

第1页 / 共4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实验六全息干涉技术二次曝光法测量微小形变全息干涉术是人们在大量全息照片的拍摄实践中发现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光学干涉技术.1962年第一张激光全息照片成功地拍摄以后不久,美国以利思(E.N.Leith)为首的全息研究小组偶然发现,当一张全息感光干板进行了二次重复曝光,而在这二次曝光之间,被摄物又稍有移动,则摄得的全息照片的再现物像上将呈现出一些独特的干涉条纹簇。对这些叠加于再现物像上的条纹进一步研究表明,它们带有被摄物体表面位移或变形的信息,根据这些条纹的疏密分布,可以定量地计算出物体表面各点位移的大小.目前全息干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无损检测、微小形变或振动的检测、弹道和流场显示、光学信息的存储和处理等领域,并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实验目的】1.了解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2.通过用二次曝光法测量悬臂梁弯曲变形.【实验原理】1.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法二次曝光全息干涉法就是在同一片感光板上分别记录同一物体变形前后的两张全息照片(全息图).先后二次曝光的唯一差别在于后一次曝光前该物体有了一个微小的变形或移动,而全息防振台上的整个拍摄装置、元件仍保持原状,故当在再现观察时,用再现光波照射这张经过双重曝光后,又经过化学冲洗处理(显影、定影处理)Q的全息照片时,在看到再现物像的同时,还会在像的表面上看到由于物体的微小形变或位移而产生的干涉条纹.出现这种形变干涉条纹的物理解释如图1所示.S为被照明物体光波的波源,G为感光版上的任意点,设物点变形前、图1二次曝光干涉的解释后位于Q1和Q2:形变所产生的物点实际位移是QQ2=d,所以,物光波由照明光波的波源发出后被Q1及Q2物点散射到G点,此二列散射光波在G点的位相差为△p=2d,(cos9,+c0s94,)(1)式中,01是Q,Q2与SQ,间的夹角,02是Q,Q2与Q,G间的夹角,1是拍摄时激光的波长,-37-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