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0年1月第38卷第1期Chin J Infect Dis,January2020,Vol.38,No.1-29-·共识与指南·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通信作者:王贵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100034,Email:John131212@hotmail.com,电话:010-83572362【摘要】本共识主要包括念珠菌病的病原学、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和治疗总则,以及各种常见念珠菌病的诊断与治疗细则。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特别是口咽部、食管、阴道等局部感染不属于侵袭性念珠菌病,但临床较为常见,又常为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感染源,抑或侵袭性念珠菌病受累器官,故本共识将其纳人。本共识暂不纳入国内尚未常规开展和应用的新技术及药物,对有别于国外指南之处,也给予相关观点表述。由于各种念珠菌病临床表现各异,各医院的菌种及耐药性也各不相同,故临床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关键词】念珠菌病;诊断;治疗D0l:10.3760/cm.j.issn.1000-6680.2020.01.005中图分类号:R519.3,R44,R45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荐:多数人会采纳该方案,但仍有部分人不采纳,要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其好发于免疫功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体现其价值观和意愿的决低下患者,可侵犯局部皮肤、黏膜,以及全身各组织、定。③弱推荐:证据不足,需要患者和医师共同讨器官,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近年来,随着肿瘤论决定。化学治疗、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一、病原学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等危险因素增多,侵袭性念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为条件致病真菌。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临床上以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最为常见,而势。其中念珠菌菌血症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的非白念珠菌致病菌种多达16种以上,其中以热带念临床类型,通常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明珠菌(Candida tropicalis)、光滑念珠菌(Candida显改善侵袭性念珠菌病患者的预后。因此,近年来glabrata)、近平滑念珠菌(Candida parapsilosis)和克欧美等国相继出台并更新了念珠菌病相关诊断和治柔念珠菌(Candida krusei)较为常见。目前普遍认疗指南,为临床提供有效指导。虽然我国在重症、血识到很多念珠菌存在复合群,如近平滑念珠菌复合液、移植、呼吸等领域也相继出台并更新了侵袭性真群,包含近平滑念珠菌、似平滑念珠菌和拟平滑念珠菌病相关诊治指南,但迄今尚缺乏集各种念珠菌病菌,其他还有光滑念珠菌复合群、季也蒙念珠菌复合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多学科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群等。复合群中各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感染、重症、血液、移植、呼吸、皮的差异,对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也不尽相同。肤、风湿免疫、临床微生物、药学、病理、影像学等相念珠菌在血琼脂和沙氏琼脂上能生长良好,最适宜关学科专家,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指南、国内外临床研温度为25~37℃。白念珠菌以出芽方式繁殖,产生究数据,经多次讨论、反复修订后形成了本共识。芽生孢子,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6μm。多数本共识采用GRADE(Grades of Recommendation芽生孢子延伸后,不与母细胞脱离,形成假菌丝,也Assessment,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评估体可见真菌丝,但光滑念珠菌不形成菌丝。白念珠菌系,将循证证据等级划分如下。①高等级:高质量在沙氏琼脂培养基呈酵母样生长,在米粉吐温琼脂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权威指南、系统评价/荟萃分析。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假菌丝和具有特征性的顶端厚②中等级:有一定研究局限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如壁孢子。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Candida)无隐蔽分组、未设盲、未报告失访),队列研究、病例有助于临床快速鉴别常见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③低等级:病例报道、专滑念珠闲和克柔念珠闲。家意见、无临床资料的抗菌药物体外药物敏感研究。二、危险因素将专家推荐等级划分如下。①强推荐:绝大多数患侵袭性念珠菌病是一个由病原体定植、感染到者、医师和共识制订者都会采纳该方案。②中等推疾病发生的连续过程,多见于抗菌药物使用导致多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