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新质力文库 -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化知识库_行业洞察 / 理论成果 / 实践指南免费下载新质力文库
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012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620·中国救医学2019年7月第39卷第7期Chin J Crit Care July2019,Vadl39,No.7指南与共识中国骨髓腔内输液通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扫码阅读通信作者:祖凌云,E-mail:dr_zy@126.com;马青变,E-mail:maqingbian@medmail..com.cnedoi:10.3969/.issn.1002-1949.2019.07.002骨髓腔内输液是一种能够快速、安全、有效的建委员会(ILCOR)、美国急诊医师委员会(NAEMSP)的立血管通道的方法。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治疗指南中均推荐:在急救的过程中,建立血管通路全面介绍了骨髓腔内输液,还制作了骨髓腔内输液时应该尽早考虑使用骨髓腔内途径,如成人在外周操作的视频,建议医生合理、正确、积极地使用这一静脉穿刺2次不成功应马上建立骨髓腔内通路)。技术。我国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了骨髓腔内通路至此再获大力推广。在2010年AHA解、掌握及应用与国际相比目前仍存在很大差距,的心肺复苏指南也再次强调:如果不能成功建立静2016年北京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2)显示,医护人员脉通路,应尽早考虑建立骨髓腔内通路(classⅡa,对骨髓腔内输液的知晓率仅为32.6%,了解骨髓腔LoEC),优于气管内给药通路1。内输液适应证和操作流程者分别占4.0%和3.8%。2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优势为推动和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快速建立血管通路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至关重要。对于心脏骤停患者,需要通过血管通路员会、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给予肾上腺素、胺碘酮等药物:对于感染性休克患等共同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编制了该共识,旨在规范者,需要通过血管通路给予快速补液及血管活性药并提升临床医护人员对骨髓腔内输液通路的实践能物等治疗。临床可用的给药途径有外周静脉、中心力,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指导意见。静脉、气管插管内、骨髓腔内等。目前我国大多数医1骨髓腔内输液技术的发展史院是先尝试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穿刺失败后,再选择骨髓腔内输液技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第一次建立中心静脉输液通路。心脏骤停或者休克患者由科学地研究并记录骨髓腔内输液技术是在1922于周围循环衰竭,外周静脉充盈欠佳,往往会发生塌年3)。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地医疗救治机构使陷,从而影响外周静脉穿刺成功率9及穿刺时用骨髓腔内输液技术挽救了4000余名士兵性命)。间9-1。建立中心静脉输液技术要求较高,耗时较而在1950年以后,由于静脉输液导管技术的迅猛发长4-16,穿刺失败率一般为10%~40%,尤其对于展,同时其他给药途径不断涌现,人们对骨髓腔内输心脏骤停不间断心外按压的患者穿刺难度更大。气液技术关注度有所降低,使其逐渐淡出临床。管插管内给药只能使用部分药物,液体应用受限。198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正式批准将骨髓类似的情况会导致最佳用药时机丧失,甚至使抢救腔内输液技术列入儿科的急救复苏程序当中5。失败。1990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关于与外周静脉通路及中心静脉通路相比,骨髓腔骨髓腔内输液的文献综述明确指出,任何可以静脉内通路具有操作成功率高、耗时短、易掌握的优势。输注的药物均可经骨髓腔内途径进人循环系统6。Kurowski等7在人体模型中研究发现,骨髓腔内通20O5年AHA、欧洲复苏委员会(ERC)、国际复苏联络路可迅速获得,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为2.0~4.2min,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