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腐蚀与防护检测技术培训教材水下管道腐蚀检测技术在长江穿越管道的成功应用水下管道腐蚀检测技术在长江穿越管道的成功应用高志贵(天津嘉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天津300384④摘要:天津嘉信技术结合积累多年的管道检测技术经验,融合多种先进技术,历经七年的研发与改进,开发出江河水下管道外腐蚀检测系统Rive-RON,并通过40余条穿越江河管段检测工程的成功实施,有效地提升系统的性能和适用性。尤其是金陵石化两条穿越长江的水下管道,江水深流速大、江面宽度航运繁忙,检测项目极具挑战性。本文对River-ROV系统的升级成果进行了描述,以金陵石化穿越管道检测项目为案例,展示出该系统优秀的性能和良好的适用性。关链词:水下管道、腐蚀检测、水下机器人、River-ROW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手段之一的长输油气管道也在大规模进行着建设,其中穿越江河等水体的管道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穿越水体的管道往往采用定向钻+拖管的方式进行铺设,主要采用加强级防腐层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穿越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多次反复拖拽等状况可能会使得管道外防腐层损伤严重,加之穿越段防腐层没有修复条件,只能依靠阴极保护方法来控制管体的腐蚀。而且,目前应用于陆上管道的地面检测方法无法应用到江河穿越段管道检测。致使管网运行单位对江河水下管道外防腐以及阴极保护情况无法掌握,这样的管理盲区给管网运行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目前国内外对水下管道检测的技术手段包含潜水员水下作业、ONE-PASS技术、PURE技术和ROV技术。潜水员下潜至水底进行检测时,检测设备需要和管道表面进行接触,检测的条件比较苛刻不易满足,另外这种检测的周期无法保证,安全风险高,因此不具备普及的条件:OEPASS技术属于水中检测技术,对管道施加交流信号后通过在水中拖拽接收器,蛇形游走来定位管道位置,其检测结果仅能提供位置信总,无法满足外腐蚀检测需求:PURE技术属于水面检测技术,同样对管道施加交流信号,在载具上使用接收器进行定位和测深,找到管道位置后将参比电极用探杆将其插入水底测量阴保数据,该技术仅适用于水深较浅,管道埋深小于20米的环境。ROV技术属于水下检测技术,将接收器和参比电极搭载到机器人上,下潜至水底,通过推进器控制其移动,定位管道后获取管道埋深、阴保等数据,适用环境更为广泛。2.River-ROV系统简介天津嘉信技术自2011年初开始了水下管道外腐蚀检测项目,将用于深海管道检测的R0V(Remote Operated Vehicle)技术,与陆上埋地钢质管道检测技术相结合,历经3年时间研发出专门应用于江河水下管道外腐蚀检测系统River-ROV。此后通过与管道运行单位的合作,在包括长江、黄河、珠江等不同的河流穿越环境中进行检测,针对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将设备进行完善,2O17年底定型。River-ROV系统整合管道定位、埋深测量、阴保电位CIPS测量、电位梯度DCVG检测、网络通讯、GNSS定位、数据库及检测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对埋132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