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1)202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新质力文库
(1)2023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1722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电子信总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检测、控制和加工处理的应用基础学科,是社会信总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石。本学科是在现代电子学理论与技术、信总论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专业。传统的研究领域包括物理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光电子学、电子技术。进入21世纪,随着纳米科学与技术、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加拓宽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范围,为该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信总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由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电子学院共同建设。本专业的突出特色是“理工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通识和专业教育想融合的培养模式,培养电子信息学科基础理论扎实、在电子信息学科前沿开拓创新能力强、同时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毕业生具有“引领未来、守正创新”的精神,具有国际视野和爱国敬业意识,具有“基础厚实、理工交叉、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特点,能够成为新一代电子器件电路与系统、光电子技术、微波与电磁场、量子信息技术、太赫兹技术等领域引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创新的领军人才。通过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教育,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电子、计算机、智能科学等信息处理的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实践研究的训练,具有探索、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引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奠定基础。培养的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独立思考、阅读、写作、表达等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三、培养要求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研究、教学、开发、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总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物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各个方面:【1】专业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所需要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和电子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献阅读、写作和外语交流能力,能够综合应用上述能力解决科学研究和/或实际工程开发问题。【2】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运用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针对实际工程科学应用和未来产业发展,提出新问题、新方法和新系统,体现创新能力。【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基本原理,分析未知问题的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