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新质力文库 -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化知识库_行业洞察 / 理论成果 / 实践指南免费下载新质力文库
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此内容为付费资源,请付费后查看
2333
立即购买
您当前未登录!建议登陆后购买,可保存购买订单
付费资源

第1页 / 共2页

第2页 / 共2页
已完成全部阅读,共2
THE END
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I)课程名称: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 of Programming面向专业:对计算机要求较高的理工科专业课程总学时:40;授课学时:16;实验学时:32(含课外8);课程学分:1;一、课程设计作用和具体目标本课程设计是《程序设计基础与语言》课程的组成之一,也是它的继续和延伸。采用研究型学习方法,分组完成一个管理类型的小型软件。在课程设计前期安排学习MF℃编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包括使用UL进行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有关知识,以自学和上机实验为主。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参加小型软件的开发过程,进一步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与组织1.程序设计综合课程设计(I)在学习《程序设计基础与语言(I)》课程后实施。2.在《程序设计基础与语言(I)》课程结束时布置学生自学MFC编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的有关知识(《C++程序设计实践教程》中的第2、3、4章)。3.短学期开始第一节课讲解研究型学习方法,并进行分组。分组以4人较合适。分组以自愿为主,但教师必须按学生能力和学习成绩调配人员组成。每个小组选出组长和秘书。各小组通过调研决定课程设计项目,并分工合作完成该项目。4.授课学时分配:8学时用于讲授基本概念和编程演示。8小时用于各小组介绍和汇报项目方案与进展、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采用课堂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机学时为32(含8学时课外上机)。其中16个学时用于MFC编程实验,包括4个实验:a)对话框与控件4学时b)文档-视图结构及图形与文本输出4学时c)序列化和文件操作4学时d)多文档与多重视图4学时16个学时用于软件设计。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