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1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9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1290·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年11月第30卷第11期Chin J Emerg Med,November2021,Vol.30,No.11·专家共识·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通信作者:宋青,Email:songqing3010301@sina.com;朱海燕,Emai:xiaoyanzibj301@163.comD0:10.3760/cma.j.issm.1671-0282.2021.11.0021前言表1临床推荐分级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推荐强度等级释义及临床建议强。循证证据背定或良好(I-Ⅱ级):或循症证据一疾病,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具般(Ⅲ-N级),但在国内外指南中明确推荐。能够改有很高的病死率。在热射病的实际防治过程中经常存在误善健康结局,利大于弊B中等。循症证据一般(Ⅲ-N级。可以改善健康结局。诊漏诊、对其严重程度估计不足、治疗方案实施不正确等弱。循症证据不足或矛盾。无法明确利弊,但可能改善情况,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重要关口,健康结局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热射病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有表2循证证据等级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及其救治的熟证据等级分级释义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大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热射病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宗随机试验量。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核心基于至少1个质量较高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规范」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其中,诊断要点和救治要点的掌结果明确的观察性研究或横断面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握比率最低,仅为30.9%和13.3%。因此提高急诊一线救基于设计良好的非随机性病例对照研究,观察性研治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培训和宣教,是早期识别和降低究,非前赠性队列研究热射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W基于非随机性回顾性研究;病例报告;专家共识鉴于临床实践需求,依据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中国国情,官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在《2019年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制目前认为热射病就是源于热暴露导致的直接细胞损害定符合中国成人急诊临床实践特点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脏器损疗专家共识十分必要,对于提高我国急诊热射病诊治水平害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过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成立共识筹划工作组后,检索文献并筛选,提出推荐意见,最终确定共识。4热射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4.1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2制定过程与推荐依据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本共识是由来自全国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等相关领域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的专家所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讨论制定,2021年8月各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方达成了共识,完成第4轮讨论,10月份定稿。专家成员昏迷)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最对推荐意见逐一进行了表决,在最终轮投票进行表决时达严重的类型。成一致。推荐强度和循证证据等级见表1、表2。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和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3热射病病理生理stroke,EHS)I9。经典型热射病多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热射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庞大而复杂,近年来,“双通者(如年老体弱者、儿童)、伴有基础疾病者(如精神障碍道机制”被多数学者逐渐认同。第一通道即热暴露使核心脑出血后遗症等)及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者(如环卫工人、温度升高造成的直接对各器官系统的损害;第二通道则是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而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既热暴露引起的热应激、内毒素血症,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往健康的年轻人,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综合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S),免疫功能系乱,这种工人等。诊断标准阿如下:病理过程被定义为热射病“类脓毒症反应”,造成患者多器病史信息: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②高强度运动。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