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第11卷第2期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1 No.22009年6月Joumal of Chang'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June 2009从元稹、白居易艳诗看中唐诗歌的写实倾向刘艳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摘要:通过文献考证并结合诗文作品,分析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诗集中的大量艳诗,意在探索文学创作与作家生活、审美观念、时代风气等方面的关系,研究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并作为当今文学之借鉴。分析认为,元稹、白居易的艳诗或铺陈情爱细节,或对歌妓戏谑调笑,或表现悲欢离合的艳情感受,多与其艳情及狎妓经历相关。这反映出中唐诗歌强烈的主体化倾向和写实色彩,同时这种主体化倾向、写实色彩与其诗歌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关键词:元稹;白居易;艳诗;写实中图分类号:2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09)02-0070-06“艳诗”,或称“艳体诗”,最初是从音乐方面指间,诗人摘下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称的,“艳歌”即指一种楚地的歌曲。在发展过程礼勿动”的封建士大夫的道德面具和堂而皇之却空中,“艳诗”逐渐失去了最初特定的音乐方面的含洞的儒家诗教说,抒发了作为平凡个体的真实性情,义,而用来指称描写女性和吟咏男女艳情的诗歌。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具有喜、怒、哀、乐、爱、欲唐代刘肃在《大唐新语》中记载:“梁简文帝为太子,等多重情感的文人本色,使诗歌具有了写实倾向。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便是元稹和白居易的艳诗创作。稹在《叙诗寄乐天书》中说:“不幸有伉俪之悲,抚存近年来,关于元稹和白居易艳诗的研究主要集感往,成数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又有以干教化者,中于艳诗创作原因的分析和艳情本事的考证方面。近世妇人晕淡眉目,绾约头鬓,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张明非的《论中唐艳情诗的勃兴》一文是较早对中色泽尤剧怪艳,因为艳诗百余首”)。可见,宫体诗唐艳诗予以关注的文章,文章从对元稹和白居易的因为在内容上以描写女性和男女艳情为主,所以被元和体、“杂诗”及宫词的分析入手,并结合中唐政指称为艳诗,而元稹所说的艳诗是指描写女性容饰治、经济状况、社会思潮变革及元稹和白居易对文学的作品。“艳情”一词本是指男女爱情,但由于封建功能、特质的新的认识等方面,分析了艳情诗勃兴的社会中婚姻往往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爱情原因)。陈寅恪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一书中“艳往往不是发生于夫妻之间而是在婚姻关系之外。这诗及悼亡诗”一章有对元稹艳诗及其本事的考证,样,“艳诗”概念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爱情诗”的概并认为“其悼亡诗即为元配韦丛而作,其艳诗则多念既有交叉重合也有相异之处。为其少日之情人所谓莺莺者而作”[。这种观点一中唐是诗歌新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诗歌呈现出直以来影响很大。吴伟斌的《元稹的早恋及其艳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艳诗创作的兴盛是一个颇为诗:兼答尹占华、程国赋两位先生的商榷》一文也是引人注目的现象。诗歌从高雅的殿堂回归到世俗人对其艳诗本事进行的考证,不过文章提出元稹十七收稿日期:2008-12-21作者简介:刘艳萍(1974),女,辽宁海城人,讲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