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45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57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6月第51卷第6期Chin J Cardiol.June2023.Val.5L,Na.6·指南与共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道信作者:马长生,Email::chshma@vip.sina.com;吴书林,Email:doctorwushulin@l63.com;刘少稳,Email:shaowen.liu@hotmail.com;韩雅玲,Email:hanyaling(@263.net【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和痴呆风险。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这一时期我国房领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坚实的基黜。为进一步推动房颤规范化管理,及时、充分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织专家,共同制定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该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DS,-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关键词】心房颤动;抗凝;节律控制:导管消融;综合管理Chinese guidelines on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atrial fibrillation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Heart Rhythm Committee ofChinese Society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orresponding author:Ma Changsheng,Email:chshma@vip.sina.com;Wu Shulin,Email:doctorwushulin@163.com;Liu Shaowen,Email:shaowen.liu@hotmail.com;Han Yaling,Email:hanyaling@263.net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律控制的一线治疗手段,可减少房颤发作,改善生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活质量,延缓房颤从阵发性进展为持续性],改善碍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预后9。对于诊断1年之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房颤,节律控制策略在改善预后方面优于室率控加速,房颤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制策略。器械与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经皮左心担。过去二十年在房颤风险预测与筛查诊断、卒中耳封堵(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的操作预防、节律控制、导管消融和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难度与并发症发生率。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断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产生,新的技术和理念,如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和(non-vitamin-K-antagonist oral anticoagulants,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为房颤管理带来重大变NOAC)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格革。以上进展为制定房颤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局,房颤人群的抗凝率显著提升,卒中风险不断降充实的依据。低),而更新一代口服抗凝药Ⅺ因子抑制剂在预防我国房颤管理的规模、质量和经验在这一时期血栓的同时,出血风险更低,很有希望为房颤抗凝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推动房颤管理新领域带来新的革命。导管消融逐渐成为房颤节技术和新理念及时、充分应用于临床实践,改善房D0L:10.3760/cma-j.cm112148-20230416-00221收稿日期2023-04-16本文编辑范妹婕引用本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51(6)572-618.D01:10.3760cmaj.cml12148-20230416-00221.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