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7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THE END
·66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7月第50卷第7期Chin J Cardiol.Jly2022,Val.50.No.7指南与共识·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通信作者:张抒扬,Email:shuyangzhangl03@l63.com;韩雅玲,Email:hanyaling@263.net【摘要】研究显示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降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心衰住院等终点事件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既往心衰治疗首选药物血管转换酶抑制剂。为促进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合理、规范地使用此类药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撰写了该共识,对此类药物的药理学机制、临床适用人群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了介绍。【关键词】心力衰竭;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应用基金项目: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公益基金(Z-2019-42-1907)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giotension-neprilysin inhibitor in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Chinese Society of Cardi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CardiologyCorresponding authors:Zhang Shuyang,Email:shuyangzhang103@163.com;Han Yaling,Email:hanyaling@263.netWEDICALAS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方案四。但心衰的5年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可达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得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50%41。因此,人们不断地开发新型药物,以期进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心步降低心衰的死亡率。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终末阶段,心衰患者的死亡率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发达国家心衰患病率为药物,目前的主要代表药物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商1.5%-2.0%,≥70岁人群中患病率≥10%。2012至品名:诺欣妥@),是由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和201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35岁的居民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缬沙坦组成的复中,加权后心衰患病率为1.3%,即我国约有心衰患方制剂。PARADIGM-HF研究显示,与依那普利比者1370万例。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血管紧张较,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进一步降低慢性HFEF患者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心血管死亡和/或心衰住院风险。基于该研究,inhibitor,ACEI)与B受体阻断剂、醛固酮受体拮抗欧美心衰指南及《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剂组成了治疗慢性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2018》关于慢性HFEF治疗中,均对沙库巴曲缬沙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EF)的基本坦进行了I类推荐.6,但均是推荐沙库巴曲缬沙D01:10.3760/cma.j.cm112148-20211124-01015收稿日期2021-11-24本文编辑徐静引用本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50(7k662-670.D0L:10.3760/cmaj.cm112148-20211124-01015.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