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8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工作成效“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大力推进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化解钢铁过剩产能346万吨,取缔“地条钢”243万吨,退出水泥熟料过剩产能1070万吨,淘汰煤电落后产能33.2万千瓦,化解煤炭过剩产能6864万吨,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1969家: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9.1:50.5:40.4调整为2020年的11.7:39.6:48.8,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3.6%,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较2015年增长41.2%、17.5%、8.1%、7.5%。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十三五”末期,全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287万千瓦,较2015年增加213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到17.3%,较2015年提高4.2个百分点。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较2015年有所下降。能源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率达到2.5%以上。火电供电煤耗从2015年的337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至2020年的321克标准煤/千瓦时,推动火电行业单位发电量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十三五”期间,制定绿色制造标准48项,创建绿色工厂102家、绿色产品31个、绿色供应链4条、绿色园区15个。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607.6万平米,新建绿色建筑面积8022.5万平方米。公共机构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近11%。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44%,城市新能源公交车、清洁能源出租车占比分别达到63.3%和51.5%。淘汰关停燃煤小锅炉5038台,削减散烧煤约132.69万吨,协同减碳230多万吨。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扎实推进呼伦贝尔市和乌海市国家低碳城市、呼和浩特市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包头市海绵城市试点创建。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