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aefbc5a-pdf-1.webp)
-d11aefbc5a-pdf-1.webp)
第1页 / 共15页
-d11aefbc5a-pdf-2.webp)
第2页 / 共15页
试读已结束,还剩13页,您可下载完整版后进行离线阅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附件4儿童室管膜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一、概述室管膜肿瘤(Ependymal Tumours)来源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衬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占颅内胶质瘤的5%~6%,约69%发生于儿童,占儿童脑肿瘤的9%。室管膜肿瘤具有通过脑脊液在神经系统内(包括脊髓)播散的潜能,肿瘤的级别越高,转移的发生率也越高,全身性转移罕见。儿童颅内室管膜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6岁,最常见于后颅窝,脊髓内亦可见。二、适用范围经肿瘤组织病理学确诊的0~18岁室管膜肿瘤初诊患儿。三、诊断(一)临床表现由于室管膜肿瘤生长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别很大,颅高压在幕上及幕下占位都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最常见体征则为视盘水肿。室管膜肿瘤根据其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如下:1.幕下(后颅窝)室管膜肿瘤:儿童65%~75%的室管膜肿瘤发生于后颅窝,肿瘤侵犯第四脑室引起梗阻性脑积水。幕下室管膜肿瘤较其他肿瘤更易延伸至颈部蛛网膜下腔,患儿更易表现出颈部僵硬、颈痛、斜颈和斜头;肿瘤侵犯脑干1
暂无评论内容